在与多家制造业企业的CIO沟通中,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未来的生产目标将是消费者驱动,C2M(消费者到生产)所引出的大规模个性化生产、独立需求式生产将逐渐成为主流,而从生产设备制造型企业向服务型企业转型也将是制造业未来前进的方向。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难点有二:一是现有设备(包括生产和IT)无法支持对需求快速反应,二是企业内部随需而变的流程改造难度重重。
2015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其中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便是工业4.0。所谓的工业4.0,是指由信息物理系统带动的工业革命,在中国,我们统一称之为“互联网+制造业”。这并不简单意味着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打通生产和销售之间的通路,而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重构。
但对于SAP来说,这正是机会。不可否认的是,在工业4.0的号角之下,不少企业手里握着大笔真金白银。SAP的新一代商业套件S/4HANA是2015年2月SAP在中国发布的ERP(企业管理软件)领域全新的品牌,而中国是S/4HANA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以外的第一个发布地点。如今发布不过14个月,在中国已经有了240多个客户。
S/4HANA的特点,一言以蔽之,便是简化、敏捷、快速反应。在论坛的现场演示中一个典型的故事是:一家企业要求提高资金周转率,按照旧有的系统(哪怕是SAP自己的ERP系统),获得相关数据至少要一周的时间,但使用S/4HANA后,哪些原料占用库存较多、供应商的具体信息、能否做到零库存等等数据,都可以实时提取,并据此迅速做出决策。凭借简化的数据模型,企业可以重新构建IT架构,进而显著降低成本,提升IT效率。
非技术人士或许并不能完全理解其背后的含义。让我们换个更能听得懂的故事。“世界上没有相同的哈雷”,意指你可以定制属于你的独一无二的哈雷,但这个过程,以前是21天,现在是6个小时。SAP的强大之处在于,它可以提供电商平台、ERP、MES等全流程的整体解决方案,所有数据都在系统中自动流转,并通过大数据的海量运算,将哈雷摩托车上的1200个零件,做个性化的排列组合,最终形成一条独一无二的数据流,并安排给自动控制层,由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
一家中国传统的鼓风机厂已经决定这样的转型,从制造型企业要转型为服务型,从出售设备变为出租设备,从一次性收取设备费变为以长期服务费为主要营收来源,企业要改变的是决策的内容和方式——从销售到预测,每日销售数据被数以亿计的传感器数据所代替,IT系统要处理的不再是简单的数据统计,而是对海量大数据分析和预测后,提前确定服务内容。
这是一个理想中的工业4.0案例,尤其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然而,它仍然只是一个传统制造业寻求更快生产速度的案例。在互联网时代,还处于工业2.0、3.0时代的中国企业,将以更快的速度对商业模式重新解构,你可以说这是中国人喜欢“一窝蜂”的国民性体现,也可以说,国家意志将更快推动这个过程。
客户需求变化的周期被不断压缩,商业模式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即使是SAP,在面对这样的快速变化时,同样需要与向4.0进阶的中国企业一起,探索新的业务模型的转型。
或许,这正是SAP对中国看好的原因。
2016年第一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缓慢而温和的复苏,3月份PP(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增幅为-4.3%,较2月份的-4.9%有所上升,且高于市场的预期。摩根大通判断,如果这样的势头能保持下去,将有助于缓解工业企业的利润下滑压力,而PPI未来的活力主要取决于去过剩产能的步伐,信息技术和工业自动化将是实现这个目标最有效的手段。